close

我喜歡觀察人。每回面試時,我總是趁機觀察,新世代的孩子們,究竟如何看待他們的人生。

這些年來,感觸很深,七年級生的世界,和六年級的我,真的差很多!問問同年紀的朋友們,是否只有我對七年級生這麼大驚小怪。朋友在臉書上的回應寫著「有誰可以教我如何和七年級的打交道? 想到我們六年級被五年級苦毒後,好不容易爬到一個位子。現在因為擔心七年級生壓力太大而離職,所以得要好好對待他們(就是自己繼續苦命啦),想到就一整個圈圈叉叉」,看完後不禁莞爾!

一直以為,還沒結婚的我,雖然頂著六年級生的包袱,應該和時下的七年級生,有著相似的成長背景,相近的價值觀才是。(畢竟,六年級和七年級,不是沒差多少嗎?!)

直到這兩年,我才真正的意識到,原來,我們終究是在不同世代下被養育成人,也因此,我們的確有許多的不一樣。

開始感受到六七年級生的不同,起源於一連串的面試。

七年級生們普遍對自己的自信度極高。相信憑藉著自己過去二、三年的工作經驗,在新工作上一定可以發揮所長。因此,七年級生相信,從眾多面試中找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,應不是難事。

我常問來面試的七年級生們,想要甚麼樣的工作?

七年級生們通常會告訴我,他們想要一份有挑戰性的工作,而得到未來發展性。

然後,每當我提到,這份工作本身有挑戰性,可以讓才二、三年經驗的他們,學到許多東西;然而,因為壓力大,所以也常需要加班時,我總會在她們的眼中,看到遲疑。

剛開始,我以為這些孩子們,只是為了面試說一套漂亮話,骨子裡只是想要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。我以為他們終究是不能承擔壓力的草莓族,只想找份輕鬆的工作。曾經有一度,我會很認真的對著來面試的孩子們說,倘若你們連這樣的壓力都無法承擔,那麼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在哪兒?

然而,當看到越來越多七年級生眼中的遲疑後,我才體會到,原來,問題沒有我想的這麼單純。

原來,這些口口聲聲想要一份具有挑戰性工作卻又踟躕猶疑的七年級生們,其實並不是口是心非。而是因為,我所提出的工作性質,不符合他們心中想要的規格。

七年級生們想要一份有挑戰性不會太悶的工作,搭配上有點辛苦但是加班時數在可接受範圍的加班費,以及優於前一份工作的薪酬(不論市場行情為何),外加交通便利的工作場所(六年級生會從林口、桃園、安坑往返台北上班,七年級生則在台北近郊租屋,節省交通時間)。我不止一次從七年級口中聽到,工作地點的遠近,是他們選擇一份工作的前三項因素。

這些想法,從七年級生的眼中看來,並沒有錯。爭取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,努力自己想要的未來,為自己的人生奮鬥,很重要,不是嗎?

我問孩子們,那麼,面試了這麼多公司,有找著如你們所願的那份工作嗎?

七年級生們搖搖頭。薪資福利佳的,工作內容枯燥。工作有挑戰性的,工作時間又過長。雖然有許多面試機會,也有不少offer letter在手,但市場上就是沒有符合他們想要的那一份工作。

然後,開始學習和現實妥協的七年級生們,通常會選擇工作有點悶,但薪資福利佳的工作,拒絕了挑戰度高的 offer。

這選擇的背後,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要成長,也不是因為不想接受挑戰。而是,七年級生們害怕,這份具有挑戰性的工作,背後的不確定感。

七年級生的邏輯是,接受一份內容枯燥的工作,至少一定做得來,可以掌握自己的表現。倘接受一份六年級面試官一再強調挑戰性高的工作,背後有許多不確定性,萬一工作真的太困難,表現不如自己的期望,該如何是好。

我問,倘真發現自己表現不如預期,不就剛好看見自己需要加強的地方,可以更認識自己,讓自己的工作能力更上一層樓嗎?

七年級妹妹歪著頭,思索了三秒,看著我,說,我從來沒有用這個角度想過耶。

菁英教育下的六年級生,在競爭的體制下成長,總是帶著危機意識,在各樣情況下努力,要想辦法贏過同儕往上爬。六年級生出社會面試時,自信度低,不會包裝自己,只會口才笨拙的對著公司說,我知道我懂得很少,但只要公司願意給我機會,我一定會努力學習。對六年級而言,加班,不是問題;有沒有機會擠出頭,才是關鍵。

在人本教育體制下成長的七年級孩子們,學會了思考甚麼是"我"喜歡的東西,著重發展"我"喜歡的性向,邁向"我"想要的人生。

因為習慣了以"我"為出發點,這群孩子們沒有被訓練或是要求過,面對他們不擅長甚至不喜歡的領域。他們習慣待在自己喜歡又熟悉的舒適圈中,對於踏入未知的領域,挑戰自己的能力這檔事,他們感到無所適從。所以,工作煩躁時,他們怨聲四起;專案忙碌時,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工作這麼辛苦,沒有淡季可以休息;壓力大時,他們萌生辭意;同仁異動時,他們不能接受主管把工作分派下來,而不是放著等未來新同事接手;工作調度時,她們困惑著為什麼主管要剝奪她們好不容易上手的工作;好不容易有新同事到職,她們則面帶愁容,因為工作交接很累....

他們想要一份有點難又不會太難的工作。不甘於平凡,卻也不甘於為工作放棄自由。

他們不喜歡一成不變的工作,總想要工作上的新鮮感。然而,在一成不變的工作中,始終難以完美演出的他們,無法贏得自己的credits。所以,六年級生的主管,始終不放心給他們新的舞台,成全他們想要的新鮮感。

他們用炯別於六年級生的方式,表達他們對工作的熱誠。他們質疑主管為什麼自己沒有拿到應得的績效獎金,試圖表達他們看重自己的績效表現,以及獎金被後所代表的肯定和成就感。

他們計較工作分配,強調同工同酬,企圖表達他們對組織所付出的,遠超過主管所看見的。

他們抗拒改變,以及改變之後帶來的不確定性,藉此表達他們希望他們可以把自己負責的事情做到最好。

對於職涯懷抱夢想的他們,始終不明白,力求表現的過程中,為何和六年級主管始終處於格格不入的狀態。

不同世代的教育環境,教導出不同的價值理念。人本主義的表達方式,在強調職場倫理的工作環境中,拉遠了兩代之間的距離。

兩個世代的價值觀,得藉著彼此了解、認同、接納,願意敞開心房彼此磨合,才能夠發展出一套互信互惠的模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untie Lyd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